本發(fā)明涉及刀具加工,尤其涉及一種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1、在金屬切削加工行業(yè)中,刀具的鈍化處理是提高刀具使用壽命和加工質量的重要步驟。鈍化處理主要是通過表面處理、拋光、去毛刺等工序,提高刀具的質量和性能,減少刀具在切削過程中的磨損,從而提升加工效率和產(chǎn)品質量。
2、然而,當下廣泛應用于數(shù)控機床刀具鈍化處理的設備,大多依賴于旋轉或往復式移動模式對刀具實施鈍化作業(yè)。盡管這類方法在常規(guī)情況下能有效執(zhí)行鈍化任務,但其運動軌跡相對單一,面對結構復雜的刀具,例如銑刀等多樣化刀具時,往往難以確保鈍化效果的均勻性,甚至可能在某些區(qū)域形成難以觸及的鈍化死角,影響了鈍化的全面性和質量。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術的說明書摘要和發(fā)明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發(fā)明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主要包括:
3、第一鈍化處理單元,所述第一鈍化處理單元用于對銑刀進行轉動以及升降,所述第一鈍化處理單元包括轉動軸、與轉動軸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錐形齒以及固定套接在轉動軸外部的轉盤,所述轉盤底部呈環(huán)形陣列開設有若干導向滑槽;
4、第二鈍化處理單元,所述第二鈍化處理單元呈環(huán)形陣列安裝在第一鈍化處理單元底部,用于對銑刀進行往復移動,所述第二鈍化處理單元包括與第一錐形齒嚙合連接的第二錐形齒、與第二錐形齒固定連接的絲桿以及轉動套接在絲桿外部的一對側板,一對側板分別設置在導向滑槽的兩端;
5、擺動驅動單元,所述擺動驅動單元用于對銑刀進行擺動,且來回擺動方向與銑刀往復移動方向相反,所述擺動驅動單元包括與一對側板底端固定連接的環(huán)狀板以及位于環(huán)狀板下方的四個第二齒輪,四個所述第二齒輪的頂部均嚙合連接有齒條,所述齒條頂部與環(huán)狀板底部固定連接。
6、作為本發(fā)明所述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鈍化處理單元還包括升降氣缸,所述升降氣缸底部活塞端固定連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中心處固定安裝有轉動電機,所述轉動電機底部輸出端與轉動軸固定連接。
7、作為本發(fā)明所述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鈍化處理單元與導向滑槽的數(shù)量一致,且一一對應,一對所述側板的頂部均與轉盤底部固定連接;
8、所述第二鈍化處理單元還包括與導向滑槽適配滑接的往復移動桿以及與往復移動桿底端固定連接的連接盤,所述往復移動桿螺旋套設在絲桿外部,所述連接盤邊緣處均勻開設有四個凹槽,所述凹槽內活動設置有擺動桿,所述擺動桿頂端開設有槽口,所述槽口內固定貫穿有第二連接軸,所述第二連接軸一端轉動安裝有安裝板,且安裝板底部與連接盤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擺動桿底端固定連接有夾緊頭,所述夾緊頭用于夾緊銑刀,所述第二連接軸外部于槽口內固定套接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擺動驅動單元相連接。
9、作為本發(fā)明所述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擺動桿的擺動平面與往復移動桿的移動平面平行。
10、作為本發(fā)明所述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四個所述第二齒輪分別與四個第一齒輪頂部嚙合連接,所述第二齒輪中心處固定貫穿有第一連接軸,所述第一連接軸前后端轉動安裝有同一個u型架,所述擺動驅動單元還包括固定桿,所述固定桿與所述u型架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桿底端與連接盤頂部固定連接。
11、作為本發(fā)明所述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齒條與往復移動桿的移動方向平行設置。
12、作為本發(fā)明所述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主體單元,所述主體單元包括機箱以及分別固接在機箱左右兩側內壁的定位板,升降氣缸與機箱頂部固定連接;
13、磨料儲存單元,所述磨料儲存單元設置在機箱內底部,且與定位板固定連接。
14、作為本發(fā)明所述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機箱底端以及前側均為開口結構,所述機箱前側鉸接有開合門,所述開合門上安裝有透明觀察窗。
15、作為本發(fā)明所述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磨料儲存單元包括磨料儲存筒,所述磨料儲存筒底部呈矩形陣列固接有支撐腿,所述支撐腿底部固定安裝有萬向輪,所述磨料儲存筒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后側與定位板活動貼合,所述固定板上活動連接有定位螺栓,且所述定位螺栓頭端與定位板螺紋連接。
16、使用如上一種刀具加工鈍化處理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7、步驟一:首先,打開開合門,將待鈍化的銑刀一一安裝在每個夾緊頭內,確保每個銑刀都牢固夾緊;
18、步驟二:然后,關閉開合門,啟動升降氣缸,升降氣缸驅動升降板及其底部的附屬機構向下移動,直至銑刀完全插入磨料儲存筒內;
19、步驟三:然后,啟動轉動電機,轉動電機輸出端通過轉動軸驅動第一錐形齒以及轉盤正反轉來回轉動,轉盤通過往復移動桿、連接盤、側板帶動夾緊的銑刀轉動,從而實現(xiàn)了對銑刀的轉動打磨功能;
20、步驟四:在轉動打磨的同時,第一錐形齒帶動第二錐形齒以及絲桿轉動,絲桿轉動時,往復移動桿在導向滑槽的導向作用下,沿著絲桿進行往復移動,往復移動桿通過連接盤帶動夾緊的銑刀來回移動,從而實現(xiàn)了對銑刀的往復式打磨作業(yè);
21、步驟五:在往復移動的基礎上,通過u型架以及固定桿與連接盤的固定作用,第二齒輪跟隨移動,由于第二齒輪與齒條的嚙合作用,使得第二齒輪隨之轉動,第二齒輪帶動與其嚙合連接的第一齒輪轉動,第一齒輪通過第二連接軸帶動擺動桿擺動,從而實現(xiàn)銑刀的擺動打磨,且銑刀的移動方向始終與銑刀的擺動方向相反,有助于在銑刀的各個部分上更均勻地分布鈍化力;
22、步驟六:當鈍化處理達到預定時間或效果時,停止轉動電機的運作,然后,通過升降氣缸驅動升降板向上移動,將鈍化后的銑刀從磨料儲存筒內抽出,然后打開開合門,一一拆卸銑刀,然后,清理工作區(qū)域和設備,為下一次使用做好準備,完成鈍化處理。
2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24、1、本發(fā)明通過轉動電機驅動第一錐形齒以及轉盤正反轉來回運動,當轉盤正反轉來回運動時,能夠通過往復移動桿、側板、連接盤等帶動夾緊頭正反轉轉動,進而驅動被夾緊頭夾緊的銑刀轉動,從而實現(xiàn)了對銑刀的轉動打磨功能,與此同時,第一錐形齒正反轉轉動時能夠通過與其嚙合連接的第二錐形齒帶動絲桿正反轉轉動,絲桿正反轉轉動時,能夠使往復移動桿來回移動,往復移動桿通過連接盤帶動銑刀來回往復移動,從而實現(xiàn)了對銑刀的往復式打磨作業(yè)。而在往復移動桿來回移動時,通過第一齒輪、第二齒輪、齒條等的配合使用,能夠促使夾緊頭帶動夾緊的銑刀來回擺動,從而實現(xiàn)了對銑刀的擺動式打磨。因此,本發(fā)明不僅實現(xiàn)了銑刀的轉動打磨,還將轉動與往復移動、擺動相結合,實現(xiàn)了對銑刀的全方位打磨,不易出現(xiàn)鈍化死角,提高了鈍化的全面性和質量。
25、2、本發(fā)明中通過第一齒輪、第二齒輪、齒條等的配合使用,能夠使銑刀的移動方向始終與銑刀的擺動方向相反,使得一側在移動中受到鈍化力,而另一側在擺動中受到相反方向的力,有助于在銑刀的各個部分上更均勻地分布鈍化力,從而提高鈍化效果和刀具的整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