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交通管理,具體涉及一種道路交通流量自適應控制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1、在道路交通管理中,惡劣天氣引發(fā)的道路積水現(xiàn)象對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構成了嚴峻挑戰(zhàn)。特別是在一些低洼地帶、橋梁涵洞以及排水系統(tǒng)不完善的路段,暴雨或洪水等極端天氣容易導致道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積水。當車輛涉水通過積水路段時,面臨著諸多潛在危險,如車輛熄火、失控,從而容易導致交通擁堵等現(xiàn)象。
2、相關技術中,道路交通流量控制方法大多側重于常規(guī)的交通擁堵疏導,無法及時、有效地根據(jù)積水情況對交通流量進行自適應調(diào)整,從而無法有效避免車輛過度集中匯入積水路段,難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暢通。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道路交通流量自適應控制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無法及時、有效地根據(jù)積水情況對交通流量進行自適應調(diào)整,從而無法有效避免車輛過度集中匯入積水路段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道路交通流量自適應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根據(jù)交通流自適應控制指令獲取目標交通路段的浸水信息,所述浸水信息至少包括浸水深度、浸水深度變化率以及水流速度;
4、將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浸水深度、浸水深度變化率以及水流速度輸入危險預估模型得到車輛涉水通過所述目標交通路段時的危險系數(shù);
5、在所述危險系數(shù)大于或等于危險系數(shù)閾值的情況下,獲取各個目標入口至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距離信息,其中,所述目標入口為距離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長度小于或等于長度閾值的下游匯入口;
6、根據(jù)所述各個目標入口至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歷史通行時長對所述距離信息進行校正得到目標距離信息;
7、根據(jù)所述目標距離信息控制所述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交通流量。
8、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根據(jù)所述目標距離信息控制所述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交通流量,包括:
9、根據(jù)所述危險系數(shù)對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初始車流總控制量進行校正得到目標車流總控制量;
10、根據(jù)所述目標距離信息對所述目標車流總控制量進行交通流分配得到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車流信息。
11、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根據(jù)所述目標距離信息對所述目標車流總控制量進行交通流分配得到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車流信息,包括:
12、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目標距離信息得到目標分配比例,其中,所述目標分配比例與目標距離成負相關關系;
13、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目標分配比例以及目標車流總控制量進行交通流分配得到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車流信息。
14、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目標距離信息得到目標分配比例,包括:
15、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目標距離信息得到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預分配比例;
16、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的交通流量飽和因子對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預分配比例進行校正得到目標分配比例,其中,目標分配比例與交通流量飽和因子成正相關關系。
17、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得到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車流信息之后,還包括:
18、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車流信息生成對應的交通信號燈控制信息;
19、根據(jù)所述交通信號燈控制信息控制對應目標入口的交通信號燈以控制所述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交通流量;
20、和/或,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車流信息生成對應的路側預警信息,所述路側預警信息用于提示車輛避免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
21、將所述路側預警信息發(fā)送至目標車輛以提示所述目標車輛提前更換行駛路線。
22、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車流信息生成對應的路側預警信息,包括:
23、根據(jù)車流信息確定各個目標入口路側預警信息的發(fā)送頻率,其中,車流大小與發(fā)送頻率成負相關關系。
24、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根據(jù)所述目標距離信息控制所述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交通流量之后,包括:
25、獲取目標交通路段在車道寬度方向上的水流方向信息;
26、根據(jù)所述水流方向信息確定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目標車道,所述目標車道為水流方向的末端車道;
27、控制交通指示燈對所述目標車道進行禁行指示,其中,所述交通指示燈設置在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下游預設距離范圍內(nèi);
28、和/或,控制所述目標交通路段上游出口的交通信號燈縮短紅燈時長,以加速車輛駛離所述目標交通路段。
29、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所述根據(jù)所述各個目標入口至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歷史通行時長對所述距離信息進行校正得到目標距離信息,包括:
30、將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歷史通行時長均值輸入距離校正模型得到各個目標入口對應的目標距離信息,其中,所述距離校正模型滿足如下表達式:
31、;
32、其中,第i個目標入口對應的目標距離值;為第i個目標入口至目標交通路段的原始距離;為第i個目標入口至目標交通路段的歷史通行時長均值;為基準通行時長;η為歷史通行敏感系數(shù)(η>0),表征歷史擁堵對距離的放大效應。
33、第二方面,本技術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交通流量控制裝置,包括:
34、指令獲取模塊,用于獲取交通流自適應控制指令;
35、浸水信息獲取模塊,用于根據(jù)交通流自適應控制指令獲取目標交通路段的浸水信息,浸水信息至少包括浸水深度、浸水深度變化率以及水流速度;
36、危險預估模塊,用于將目標交通路段的浸水深度、浸水深度變化率以及水流速度輸入危險預估模型得到車輛涉水通過所述目標交通路段時的危險系數(shù);
37、距離信息獲取模塊,用于在危險系數(shù)大于或等于危險系數(shù)閾值的情況下,獲取各個目標入口至目標交通路段的距離信息;
38、校正模塊,用于根據(jù)各個目標入口的車輛至目標交通路段的歷史通行時長對所述距離信息進行校正得到目標距離信息;
39、交通流控制模塊,用于根據(jù)所述目標距離信息控制各個目標入口匯入所述目標交通路段的交通流量。
40、第三方面,本技術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zhí)行時實現(xiàn)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驟。
41、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道路交通流量自適應控制方法,首先獲取目標交通路段的浸水深度、浸水深度變化率及水流速度等浸水信息,然后將這些浸水信息輸入危險預估模型得出車輛涉水危險系數(shù);當危險系數(shù)超閾值時,獲取距離目標交通路段長度小于或等于長度閾值的各目標入口的距離信息,并依據(jù)歷史通行時長對距離信息進行校正得到目標距離信息,進而據(jù)此控制各目標入口匯入目標交通路段的交通流量。該技術方案能夠依據(jù)道路實時積水危險狀況,結合不同匯入口與積水路段的實際情況,自適應精準調(diào)控交通流量,有效避免車輛在危險情況下過度匯入積水路段,從而提高道路在積水等惡劣條件下的交通安全性和通行效率。